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《私人定制》有感 成全别人,恶心自己!这话估计马上成为流行语了,你们信么?

发表于2013-12-23

   其实看电影过程中真没觉得有多好看,有搞笑的镜头,有突然觉得莫名其妙看不懂的镜头,也有最后发人深省的道歉
   从开始的笑声不断,到最后的沉默,我想邻居们也体会到了此部作品的用心!
   有人说,这部片子不好看,其实开始我也觉得不好看,真的,我都没有看下去的欲望,但是越到最后我越觉得还不错,真的值得国人都去看一遍,然后像电影里面一样大家应该跟这个社会,跟环境说一声对不起!

 

《私人定制》点映的采访实录,基本问题媒体都问到了。 
Q:点映时间为什么从12号延迟到17号? 
A:预热时间不能太长。 
 
Q:片名为什么叫“私人定制”? 
A:都是偶然想到的。经常在时尚圈看到“定制”。其实也可以叫“甲方乙方2”,但就为了躲这“2”。 
 
Q:私人定制是炒《甲方乙方》的冷饭吗? 
A:007都炒了多少年的冷饭了,四十多集了。寅次郎的故事,那多了。这饭值得炒。我一天当中吃饭最香的就是夜里两点多钟起来拉开冰箱门,剩饭,我最喜欢吃剩饭,入味。 
 
Q:票房期待? 
A:票房中磊说最合适。说低了中军中磊不乐意,说高了万一没到那儿就笑话了。 
 
Q:为何设置结尾道歉的环节? 
A:因为这是一个三段式故事,不能以一个故事来结束全片。三个故事完了,就奉送给观众一个诚意的道歉。葛优在泳池边上的话也是我想说的话,就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,一直在互相指责对方,自己错了也要狡辩。说一声对不起能起到很好的消解作用。我也想写一场他们到街上给所有人道歉,但发现这太不正经了,事儿不是你做的你道什么歉。所以我就留了一场他们在飞机场道歉的戏。结尾也是呼应了《甲方乙方》,葛优在《甲方乙方》里说“1997年过去了,我有点怀念它”,我本来在这里写的是“2013年过去了,我有点害怕”。但大家觉得你这个贺岁片最后一个词不能是害怕啊,所以我就改成了现在这个笑话。 
 
Q:最后那个笑话是网络笑话。以前你的作品很少采用网络笑话,现在为什么要用? 
A:我觉得这个笑话的思路太有意思了,也很适合葛优。过去很多东西来自于生活,现在网络也是一种生活。而且网络上有很多特别有智慧的人,高人,特别高。 
 
Q:从《甲方乙方》到《私人定制》创作心态有何变化? 
A:拍这个电影心态特别简单,就是拍个快乐的电影,大家觉得我应该拍的、葛优应该演的贺岁片。因为每次贺岁片出来,观众经常拉着我和葛优说“特别喜欢看你们的贺岁片,高兴啊”。能让这么多人高兴,是一积德的事儿,给我带来很大的满足。 
 
Q:李成儒那一段,关于雅俗的探讨,是不是你内心的写照? 
A:王朔写的这一段,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。我觉得挺有意思。我们拿别人开涮别人不乐意,拿自己开涮不会招惹谁吧。 
 
Q:《私人定制》的审查遇到了什么问题? 
A:最好咱不聊这个。 
 
Q:为什么从《甲方乙方》到《私人定制》,你选择的都是身份体验的梦想? 
A:我觉得很多梦想里带着这种身份。比如你是一穷人,特别希望发财,发财身份就变了。一定能够会发生一个角色的变化。 
 
Q:为什么选择羽泉和董冬冬的歌作为电影音乐? 
A:羽泉那首《解放》是给我们定制的。我不是一个懂音乐的人,但觉得电影音乐“上口”是很重要的。白百合是后来才知道这事儿的。董冬冬的歌是在宋丹丹家听的,一听觉得这歌太好,一定要用到电影里。 
 
Q:范伟那个故事,怕不怕踩到雷线? 
A:没有,那是个很正常的事儿。现在连审查的人都没想那么多,咱想那么多。 
 
Q:范伟那个故事是否有影射? 
A:没有没有,中国电影要想搞好,千万别聊这个。领导都不聊这个,咱们爱聊这个,中国电影还怎么弄啊。 
 
Q:是否有改动? 
A:任何电影都有改动,一九四二也有改动。我拍的电影都有改动,但不也是都上映吗。 
 
Q:片头“纯属虚构”是之前加的还是后来加的? 
A:现在大家都特别爱聊这个,怕大家联想,加上的。就是告诉大家,现实生活中哪里有这样的人,我拍的都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。 
 
Q:如果你是私人定制公司的客户,最想完成的梦想是什么? 
A:我的愿望好像都实现了,而且提前实现了。(问葛优:我还有梦想吗?葛优:有!身体健康呗。)我们就帮着别人实现梦想。 
 
Q:实现梦想的过程中,钱真的不重要吗?(语境:冯小刚一直说票房不重要,钱不重要。而电影中都是钱实现了梦想) 
A:前提是,刚才有一朋友,不断跟我聊票房。票房分谁聊,发行人聊特合适,导演不合适,观众看报道觉得你挣多少钱跟我有什么关系?他们还是关心好看不好看。导演还是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观众满意度上。 
钱在有些时候是王八蛋,但有时候也是亲人。钱现在就是“政委”,以前政委给你做思想工作,现在把钱往那一摞,这思想就通了。 
 
Q:你自己认同“成全别人,恶心自己”吗? 
A:原来的(《甲方乙方》)叫“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”,现在不能一模一样啊。它这公司可不就这样吗,你要当一领导我就当一碎催,你要当一大款我就当一马仔。不用考虑我,只要您高兴就行。 
 
Q:你同意要迎合观众的喜好吗? 
A:观众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,只能说大多数吧。观众既可以被影响,也可以被引导,同时,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你,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。 
 
Q:《甲方乙方》是一气呵成的,每个故事之间也有联系。《私人定制》的故事非常荒诞,而且第二个故事和其他故事风格不太一样。 
A:其实都挺荒诞的,都没有可能。我们弄这戏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合理性。第一个故事叫“不正经”,第二个故事叫“不着调”,第三个故事叫“不讲理”。创作的时候有这三个就特别解放,所以最后来一个歌叫《解放》。拍喜剧要是有一堆合理性就没法写。喜剧就是虚构。 
 
Q:这会是你最后一部喜剧吗? 
A:(反问)为什么啊? 
我是拍烦了正剧,没拍烦喜剧。 
 
Q:剧本中你和王朔所占的比例是怎样? 
A:我们俩坐那,王朔口述,我打字。偶尔,我也加两句,然后王朔再整理一遍。他说我们把这当一个玩的事情。我们俩找个地方一住,每天上午我们俩聊,下午我打球他写。晚上不聊这事儿,基本上是喝酒。弄个半个月,他说行了,你可以干你的事情了。他交稿之后,我把刺儿捋一捋,不能太扎人。 
 
Q:《非诚勿扰2》中有情怀,《私人定制》的情怀是什么? 
A:《非诚勿扰2》有我们这一代的生活,讲老了的事儿。这个电影纯属胡扯,好玩。拍的时候葛优就说给我多换几身衣服,多变几个人。 
 
Q:有没有想过把杨重这个角色也拍成一个系列? 
A:其实从杨重往前数,应该是《顽主》。这戏是向《甲方乙方》致敬,《甲方乙方》是向《顽主》致敬。改编王朔小说的电影很多,但真把人物拍活了,是米家山的《顽主》。那部电影是中国电影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。 
 
Q:现在还有心思拍像《集结号》那样的电影? 
A:这东西可遇不可求。剧本要是赶上就好,但难赶上。 
 
Q:拍喜剧以来,观众群是否有变化? 
A:原来说,我的观众过不了长江。后来这个问题不存在了,南北都一样,到了深圳、成都、重庆,观众的热情一点都不亚于北方。说明被普遍接受了。 
 
Q:奥斯卡最俗导演奖是颁给自己的吗? 
A:我建议他们设一个。 
 
Q:你对这部作品满意吗? 
A:我们满不满意不重要,这电影给观众拍的,观众满意才重要。拍这电影是得有忘我的精神的。“成全别人,恶心自己”。 


上一页|1|
/1页